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出生地: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今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岛),1914年加入基督教。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1901年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厦门的鼓浪屿由各国领事馆的领事推出代表组成领事团,共同管理,鼓浪屿由此成了公共地界。这年冬天,鼓浪屿一个教员家庭里一位女婴林巧稚出生,在这之上她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林巧稚5岁那年,她的妈妈却因为子宫大出血而去世。本应天真烂漫地享受母爱的年纪,却遭受如此痛击,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影响深远,她立志将来长大一定要当一名医生。
痛失母爱,此后陪伴她的,只有毕业于新加坡某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养家的父亲林良英,以及她的姐姐哥哥们,后来还是哥哥和嫂子不遗余力供林巧稚读书的决心成就了她,为她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林巧稚已经18岁,父亲和继母都希望她能找个好人家,把终身大事解决了。然而,林巧稚却坚定地说,她要继续去协和医科大学深造。
从1921年开始,每年花着四百五十银元,一学就是八年,好在终究学有所成不负众望。后来,林巧稚还成为了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1929年,刚刚28岁毕业的林巧稚,去协和医院工作当妇产科医生,当时这个英美教会所办的医院聘约上有条规定是:聘期不能结婚、生孩子。林巧稚便毅然决然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一年又一年的合约。她也成为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也是首届"文海"奖学金的唯一获得者。
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年头,凭她之手就接生了后来改变中国人口粮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天,是1930年的9月7日,作为新医生的林巧稚只有29岁,她为一名与自己同龄的产妇华静接生,最终产妇诞下了一名男婴,由于当时还未来得及给孩子取名,就在医学档案上填下了“袁小孩”这一名字。
在林巧稚亲手迎接到5万名小生命中,袁隆平应该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不过在当时来说,袁隆平的出生过程却显得极为普通,并没有太多的曲折。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曾是一名小学校长,在偶然的机会之下,他认识了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华静小姐,此时的她还是一位小学英语教师。两个人成婚之后,便举家迁往北平城,并在此地生儿育女,袁隆平就是夫妇二人的儿子。
在预产期前几天,华静住进了北平协和医院,并接受了林巧稚医生的专门看护。此时正值金秋,也是收获的季节,所有人似乎都在期待华女士腹中的婴儿诞生,不得不说,他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个家庭最大的期待。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从小喊到大的"凤姑",就是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顺利应当也就是钟南山的"姑姥姥",这样一来钟南山也要称林语堂一句"姑外公"。
更加巧合的关系是,我国妇产科专家"万婴之母"——林巧稚,论起来还是钟南山的"姑婆"。林巧稚虽然终身未婚没有子女,但是她有一个侄儿,是同她关系最好的,名叫林嘉泽。林嘉泽,林嘉泽长到了二十来岁,有了心仪的女子,林巧稚帮他上门求亲,那女子便是廖翠凤二哥廖超照的女儿,名叫雪琴。
这位雪琴就是钟南山的表姐,她与林嘉泽结婚后,钟南山按照辈分也要随表姐称林巧稚一声"姑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还真是尤为奇妙。钟南山和林语堂、林巧稚之间竟然还有这样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不由得让人感叹优秀的人总归是一处的,毕竟"人以类聚,物以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