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黄帝的出生地古代文献记载有河南新郑、山东寿丘、甘肃天水三地;近代学术界推测黄帝的发源地有陕西黄陵说、辽河说等。
民族:华夏族;出生日期:农历三月初三。代表作品《黄帝内经》(约战国时期成书) ;部落标记:龙图腾。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医学家观点不一,一般认为是在战国时期,但也有人 认为是西汉时期的医学著作,大约成编于战国、秦、汉之间。如书中的阴阳、五行、精气学说,就 是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的渗透。此后,又经过秦汉时期的增补,直到唐代王冰注《素问》时还 补人了 7篇大论。所以说,《内经》一书绝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战国、秦汉时期许多医家的 共同创作。
《内经》一书的命名,是相对《外经》而来的,但《外经》早已失传,其内容也无可考证。现存 《内经》以其原著托名为黄帝所作,故名曰《黄帝内经》。全书包括《素问》和《灵柩》两部分,每 部各为9卷81篇,共计162篇。
但《素问》原本早在西晋时期已散佚不全,现存通行的《补注黄 帝内经素问》本,是唐代王冰收集整理,重新编次,并经北宋林亿等校正而流传至今的。《灵柩》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亡佚不传,现存通行的《灵柩经》是南宋史崧校正家传旧本刊印流传下来的。